找到相关内容167篇,用时4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上师、灌顶及象征

    完成某种特定的持或精通某种金刚乘的法;那么,为了能进入金刚乘道,你通常必须从那位上师接受灌顶。许多人分不清楚简单的加持与灌顶之间的差别,经常为了得到长寿等等的加持而去接受灌顶 —— 这种不幸的误解会...依物;例如在进行瓶灌的时候,会把瓶中的水倒在弟子头上,并给弟子喝一些水。   给予灌顶的人,必须从他自己的上师得到过同样的灌顶,而且他也必须过所灌的这个本尊或密续的法 —— 这些条件是绝对必要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3153779.html
  • 什么是念应化身佛

    地菩萨,故不见报身佛,必须入初地以后往生色究竟天才得以见。因此有些外道因不见报身佛,也未见到化身佛,就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盘,再也见不到了,这是因为对佛法未深入了解所产生的误会。  第三目 念法身佛...量的大小而有不同;心量小的人观想出来的佛身量也小;心量不庄严,观想得到的佛也不庄严;心量广大又庄严的话,所观想的无量寿佛的报身也无比广大和庄严,所以只要次第而,此感彼应,必定能见。从观经十六观的第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1756082.html
  • 西藏佛教简介

    无明所引生的业报;“集谛”:业和无明是苦的真实原因;“灭谛”:业和无明的完全消失;“道谛”证得灭谛的道。  小乘  为了证得涅槃,必须持四圣谛。小乘和大乘代表修道的二个思想宗派。小乘只求自己证入涅槃,...则必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,以本尊法门的行持为特色。  显密并圆融  西藏佛教既然包括了声闻乘、波罗蜜多乘和金刚乘,且将整个佛法融会成周密的体系,就并不是“密宗”一词所能涵盖,更不是披着红黄色佛教三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2059403.html
  • 佛教戒律的作用及其精神实质之探讨

    未曾有法,我此众中最小得须陀洹,诸佛如来不以未有漏而为弟子结戒。”可见比丘戒与菩萨戒是不一样的,菩萨戒是诸佛法尔的,三世诸佛一律以菩萨戒的持而成佛,不是由那一尊佛来制定,而是三世诸佛来共同遵守,共同制定;《比丘戒》是凡夫超凡入圣所必须持的,是佛陀慈航指引的途径,在二十一世纪文明昌盛的今天,凡夫注重了菩萨戒的持,反而把《比丘戒》抛弃一边,走弃繁求简的无实之路,基本的生命戒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,不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4059488.html
  • 佛教名相贯通

    乘车的三种车票。  5、三学:学佛者必须持的三种基本学业,即戒、定、慧。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教义,也包含六度、三十七菩提分等全部修行法门。  (1)戒:梵名尸罗,译名清凉,又名毗尼、波罗提要叉。小乘以...生死超三界,但是只为自度,只能“拔一己之苦,得一己之乐”,未能度众利他,佛陀斥为“焦芽败种”,可见仍非究竟。唯有自利利他,自度度人,发四弘誓愿,六度四摄法门,圆满佛果的菩萨乘,才是佛法的究竟法门。  ...

    熙明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5563393.html
  • 谈佛说除忧患法

     山,因地层的变动而相挤相磨,那夹在四山之中的树木花   草,能抵抗那四山相挤相磨的大力吗?能逃避得了四山的相   挤相磨所产生的恐怖和痛苦吗?   因此,大王!你必须无常想,而且要深深地去...ldquo;世尊!太后已经驾崩了,她老人家年事已高,没有少   壮时候的气力了,她一生中,积善法,受国人普遍的尊   敬,而今一旦驾崩,我非常的恋念不舍。   过去,我虽已竭尽孝道,从来没有违逆过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165872.html
  • 谈缘起法与修断

    ldquo;欲”,是六入处所生的希望,着于染爱,生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的欲乐,由此欲乐而衍生烦恼,烦恼即是苦本,所以有欲者、不得解脱。为了脱苦本,必须无欲观,知欲是苦、是患、是盖、是缠、是缚,...就得修知这个身不属于个人所有,也不属于他人所有,是因为有六触入处,由“本修行愿,受得此身。”依大般涅槃经说:十善道,即生人天。所以此世之得人身,是过去世作福行、得善法,方受此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2765915.html
  • 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二十八:谈菩萨须成就八事以自利利他

    者的菩萨,较能自利利他。这不是根据阶级观点,是依因果观点而说的。因为凡过去世造诸善业者,必生好种姓之家;义因善根因缘成就菩萨,昕以较能自度度他、自利利他。  五者、多饶财宝:菩萨道必须布施,布施...必须一一明了,才能辩才无碍,用以自利利他。  八者、无大众畏:这可分为自他二解,自无畏者,是自己于大家前说法无有所畏;他无畏者,是众生乐与亲近而无所畏。无论二者中属于何者,都能自利利他。  菩萨如何才能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1667373.html
  • 从阿罗汉不堪忍病苦谈──得现法乐住的身心状态

      )得现法乐住是禅定的五种功德之一(注五)。不但能令心明净、轻安   ,身体也会随著禅定而轻安,所以经上说:身轻安、心轻安。   四、如何能得现法乐住?     要得现法乐住必须四念住观,经中说如果可以七年立心正住四念住   者,必定可证得二果以上或现法得究竟智;乃至利根之人,少少须臾顷,   能立心正住,一日之中就能大为进步(注六)。   除了四念住之外,还必须成就八正道法,因为现法乐...

    释见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2068635.html
  •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

    多年,必须持念佛法门。其实,从真实的历史来说,释迦牟尼逝世於公元前六世纪,至道绰到不了末法之时,道绰只不过是为了传教的需要才宣扬末法思想。可见,末法思想引发了道绰提出“圣道门”和“净土门”的“时教相应...十分感动,于是即捨《涅槃》讲说,修习净土法门。正如迦才《净土论》卷下所言:道绰“每常赞叹鸾法师智德高远,自云相去千里悬殊,尚捨讲说净土业,已见往生。况我小子,所知所解,何足为多?将此为德,从大业五年已...

    谢路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668912.html